
随着经济全面陷入停滞,全球新冠危机果如所料引爆了自大萧条时期以来的最严重衰退。而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各国政府关键经济应对政策的追踪调查显示,澳洲的财政应对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
澳洲的新冠疫情补助金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虽逊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但较西欧一些国家和中国仍胜出一筹。
专家指出,澳洲的疫情应对措施表明,就新冠病例数而言,该国所受的病毒影响轻于其他许多发达国家。但澳方未将一些弱势群体纳入福利计划是“失策”。
独立智库格拉坦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会长库克(Danielle Cook)在接受SBS采访时称,尽管澳洲的疫情福利对策是“精心设计的”,但也有“失策”,因为部分弱势社群被排除在外。比如,临时签证持有者和短期临时工就没有资格申领补贴,这与新西兰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大相径庭。
库克举例新西兰的疫情补贴政策时说:“它们(新西兰)的企业产出在封锁期间遭受了更严重的冲击……但在工作和就业方面所受的影响较小。研究发现,其中一大原因在于,它们(新西兰)的工资补贴计划覆盖范围更广,将其他一些群体的纳入其中。澳洲当时未有将其包括在内,是一大失策。”
但库克女士指出,澳洲的福利计划也有积极之处,即在人们还受雇时就提供工资补贴,而不是等到人们要找工作之时。她同时对计划的统一性予以高度评价。
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经济学教授奎金(John Quiggin)告诉SBS,虽然澳洲政府的初期应对措施大体正确,但也存在例外。“在一些情况下,它们在试图解决处理临时工问题遇阻,这反映出劳动力被“临时化”的根本问题。
奎金还对政府削减寻工津贴(JobSeeker)的时间点提出批评。这一举措将从9月25日开始生效。
“显而易见,我们需要更多的财政刺激,这实际上与失业者不找工作的理由并不太相关……我们在开始削减寻工津贴之前需要政府出台长期的战略,这在理想的情况下将成为承诺。而且政府应提出一种比寻工津贴或新起点(Newstart)津贴更高数额、更低惩罚性的福利措施。”
库克也建议,澳方未来可提出一些旨在改革我们福利体系的建议。比如,新的员工补贴应稳定在比疫前更高的水平。“这可能不如(此前的)新冠疫情补贴那般多,但我认为每周至少要比我们目前的水平多出100澳元。”
那么,较之于其他一些主要国家,澳洲在疫情期间的福利应对措施是高出一筹,还是落于人后呢?
日本:21.1%

1月16日,首例新冠病例登陆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4月7日宣布东京、埼玉、神奈川、千叶、大阪、兵库、福冈等7县进入紧急状态,4月16日又扩至全国其他地区。
随着疫情的缓和,日本从5月14日起逐步解除多地的紧急状态令,5月25日全国都正式摆脱了紧急状态。
身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在疫情期间的福利对策居于全球前列。4月7日,日本政府通过了针对新冠疫情的紧急经济救助方案。这一揽子计划耗资占到日本2019年GDP的21.1%。
5月27日,日本又颁布了总额相同的第二轮援助方案,以便加大对企业和家庭的扶持力度,并将拨款范围覆盖与卫生领域相关的措施。
新西兰:19.5%

2月28日,新西兰报告了首例新冠病例。3月下旬,阿德恩(Jacinda Ardern)发现新冠病毒已在本土传播后,随即采取了第4级的疫情限制措施。
严格的封锁令之下,新西兰一度实现了连续百余天本土传播病例“零新增”,受到全球褒赞。但后来的第二波疫情,又使新西兰在8月12日重陷封锁限制之中。
到2023-24财年度,新西兰疫情应对的总耗资达到585亿新西兰元,占其GDP的19.5%。这些资金被用于医疗护理、旨在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支出、面向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员工的工资补贴、面向失业人员的收入救济,以及对受影响的各行各业的补助。
加拿大:15%

加拿大的经济遭受了缘自新冠大流行和全球油价暴跌的双重冲击。
特鲁多(Justin Trudeau)政府已颁布了价值约3170亿加元的补助措施,耗资相当于该国GDP的15%。
这包括向家庭和企业提供的2120亿加元直接援助,通过延期缴税而提供的850亿加元流动资金支持,以及向卫生系统划拨的200亿加元,用于提升新冠检测、疫苗研发、采购医疗物资等。
美国:13%

自1月份出现首例新冠病例以来,美国现已成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而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所承诺实施的纾困计划,无论从规模和数额上,亦居全球之最。
其中包括440亿美元用于额外的失业津贴和学生贷款的延期支付;4830亿美元用于实施《薪酬保障和改善医疗健康服务法案(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 and Health Care Enhancement Act)》;预估2.3万亿美元用于实施《新冠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y Security Act);1920亿美元用于实施《家庭优先新冠病毒应对法案》(Families First Coronavirus Response Act》;83亿美元用于实施《防备和应对新冠病毒补充拨款法案》(Coronavirus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Supplemental Appropriations Act)。
总耗资相当于美国GDP的13%。
澳洲:11.2%

澳联邦当局已制定了价值1809亿澳元的收支措施,拨款总额到2023-24财年将占到GDP的9.3%。其中大部分的举措都会在本财年度执行。
留薪(JobKeeper)工资补贴是其中最大一笔支出,占其GDP的5.4%。
澳洲各州及领地政府亦颁布了财政刺激计划,总额达到369亿澳元,占澳洲GDP的1.9%。这包括对企业的工资税减免、对家庭的补助,以及对医疗支出和基础设施计划的扶持。
德国:8.9%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西欧,德国实施的新冠疫情补贴计划最为“慷慨”。
德国联邦政府于3月和6月先后通过了两项预算方案,它们的拨款金额分别占到GDP的4.9%和4%。
3月份出台的纾困方案涉及保证医疗设备和医院能力,提升短期工作机会、增进儿童福利,以及让自雇者更容易获得基本的收入补助等。
6月份的措施包括临时减免增值税,对家庭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对绿色能源的投资。
中国:4.5%

中国是全球最早遭受新冠病毒侵袭的国家,从1月份开始就实施了严格的限制措施。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当局颁布的纾困措施据估已达4.6亿人民币,相当于GDP的4.5%左右。
相关资金用于疫情防范和控制、医疗设备生产、失业保险、免除社保费和公共投资等诸多方面的支出。
英国:3.2%
3月11日,英国政府宣布了300亿英镑的财政刺激计划,旨在确保经济免受疫情的影响。
这些措施包括120亿英镑用于支持疫情应对,180亿英镑用于在股市暴跌时维持经济运转。
英国的新冠病例曾在四五月见顶,随后持续下降。但在六七月缓步开放之际,疫情又呈现反弹之势。
英国政府从3月23日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包括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旅行限制、关闭企业和提升新冠检测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