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很多热门城市开始对游客不是那么客气了。 巴塞罗那居民开始公开怼游客, 而官方则开始清查那些Airbnb屋主。 威尼斯不堪一日游小主们的折腾, 最近生生开辟了专门给游客旅游的特区。 杜布罗夫尼克则对进入城市的邮轮乘客人数设置上限。
鬼知道这些热门旅游城市经历了什么, 大约就是所谓的“旅客为患症”。 数据说明一切。 欧洲是2016年全球最多人旅游参观的地方,大约有超过12亿国际游客。西班牙, 一个只有四千六百五十万人口的国家, 在2016年就接待了七千五百三十万的游客。克罗地亚, 人口四百二十万, 接待了相当于本国人数三倍的游客。

澳大利亚还不算游客为患, 2016年我们”仅有”八百二十万人来到澳洲旅游。 但话虽如此, 澳洲很有可能也会患上游客为患症。
啥是游客为患症呢?
这个挺囧的词说白了就是旅游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已经不堪游客重荷了。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既影响了游客的旅游经历,又影响了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管理就会完全失控。
这种情况在近几年越来越恶劣。 当地媒体刊登例如“本地人雷区指南”这样的文章,或者创造例如“反旅游主义”, “游客恐惧症”这些新词。 甚至在旅游景点还发生袭击旅客的事情。
为啥造成游客为患症因地而异。 最近新兴资源共享的中介媒体例如Airbnb被指责是祸首。廉价旅游和各种套餐能让更多人走出家门到处看看, 尤其是在欧洲。 社交媒体也插上一脚,例如缅甸对于很多人来说本来只是某个遥远的国度,可是一夜之间就被捧成了不去一次就终身遗憾的地方。
官方旅游中介只看重人数增长也是一个原因。 例如澳大利亚的2020旅游策略摆明就是只看人数增长的招。 该策略的宗旨非常浅白,在他们的网页就看到 - 口号是争取在2020达到一千一百五十亿日消费量 (2009年的时候是七百个亿)。
可持续性发展旅游计划仅仅在90年代和20世纪早期推行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澳大利亚到了瓶颈了吗?
澳大利亚很多景点例如袋鼠岛难望威尼斯和巴塞罗那的项背。 但是不完善的旅游政策也会导致一些旅客为患症的弊端。 让本地居民深感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2011年在袋鼠岛举办的专业滑水和音乐节就受到当地社群的极力抵制。 最近的研究调查发现因为当局政府盲目开发旅游资源, 硬把5000名游客塞到了一个只有400个本地人口的薇薇安湾。该活动为当地人带来的简直是噩梦。 结果次年的活动在当地社团的极力反对下不得不告终。
即使如此,政府还是不愿意放弃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建议在2020年达到登岛人数翻倍的目标。
塔斯曼尼亚, 也有这样的小遭遇。 最近过千当地人参加游行反对建设从惠灵顿山到霍巴特附近建设电缆电车的计划。 因为这条交通路线的运载量将高达每年一百万人次,将会导致游客为患症。
大堡礁就更不用提了。 农业凋零, 气候变化,海胆泛滥成灾破坏珊瑚群,这些竟然触发了“走过路过千万不能错过,否则要等一万年”的情结让大家非来不可。
到底我们得怎么做?
砖家都认为政府应该多干活。继巴塞罗那管制Airbnb之后, 泰国政府决定每年关闭PP 岛Maya海滩四个月, 让海洋动物们休养生息。 哥本哈根则推广“偶们都是好孩纸”的策略。 大概就是说无论本地人还是游客, 都是这个地方的一份子。 大家都有权利和义务共享资源保护资源。
在新西兰, 旅游局积极推广错峰旅游。还有“去标签化”策略, 没有什么是错过了就得等一万年的。 马略卡政府试图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冬天才去的地方, 并借此减少在旅游旺季的人群。
但是反观澳洲政府的2020策略只看数字不看其他。 中央的地方旅游管理部门都应该多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和当地居民的接受程度。 这样既能保持旅客数量和他们的旅游质量, 有能确保本地居民的生活不受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