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澳洲旅游
 酒店预订
 特价门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论坛
 澳洲同城

澳大利亚内陆小镇廷加的中国情缘

19世纪末,数以千计的华人矿工涌入澳大利亚小镇廷加(Tingha)淘金。喧嚣过后,人们陆续搬离。但他们留下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已经深深印刻在廷加小镇的历史文化之中。


缘起:万里淘金的中国人

廷加小镇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平原,距离悉尼629公里,常住人口不足900人。小镇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传言澳大利亚原住民认为小镇地处平原视野开阔,所以用土著语中代表平坦或水平的词语“廷加”来为此地命名。另一种说法则是与19世纪迁徙到此的华人有关。据当地居民口口相传,在19世纪70年代,深埋于地下的锡矿(Tin)被一位名叫Ha的华人发现。为了纪念这位发现者,小镇被命名为廷加(Tingha)。


廷加小镇的中国钟(摄影 王思禹)


廷加与中国的渊源也正是始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锡矿的发现,数以千计的华人矿工从不远万里的大洋彼岸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在南半球的淘金之旅。据统计,1880年前后,廷加的华人居民曾一度高达2000余人。但20世纪初,随着采矿热潮的消退,大多数华人矿工陆续搬离小镇,只余下少数人定居于此。


小镇居民科琳·格雷厄姆带领记者探访廷加(摄影 王思禹)


小镇上的涂鸦壁画讲述华人开采锡矿的历史(摄影 王思禹)


岁月流转,人声鼎沸的繁华情景已然不见,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面孔也早已消逝在时光里。但这些华人矿工给小镇留下的建筑、文化印记,却深深地刻廷加的历史里。


见证:永兴隆杂货铺的兴衰


在廷加小镇的中心,静静伫立着一座百年建筑——永兴隆杂货铺。这个由华人移民兴建并经营的杂货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就默默见证了廷加发展的全部过程。


已被改造为博物馆的永兴隆杂货铺(摄影 王思禹)


在1880年至1920年,廷加采矿业达到顶峰。一大群华人矿工来到廷加工作生活。为了满足这些华人矿工的需求,1881年,华人移民阿林在廷加镇中心开办了永兴隆杂货铺,售卖采矿工具、农具、杂货、衣物等物品。1918年,杰克·乔·隆买下了这家商店,成为永兴隆杂货铺的第五位华人店主。


永兴隆杂货铺里的中国陈设(摄影 王思禹)


在此后的90年间,杰克·乔·隆的后裔一直经营着这家店。直到1998年,永兴隆杂货铺因其独有的中澳结合文化被认定为文化遗产,被改造成为历史博物馆,由小镇居民负责经营维护。如今,永兴隆杂货铺博物馆内的货架上,还陈列着1998年最后一任店主购置的物品。时光仿佛在这栋老房子中静止。斑驳的墙壁,上个世纪的商品和标语,仿佛在向来来往往的游客讲述小镇的兴衰。


传承:中国记忆流淌在血脉里


20世纪初,浅表锡矿的挖掘殆尽使得大部分中国矿工离开廷加。少数人由于已经在此处结婚生子置办产业,就在小镇定居下来。近一百年过去,当初说着不熟练英语的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已经化为一抔黄土,但其为子孙后代留下的中国物件讲述的中国故事,却深深地印刻在这些华人后裔的心中。


小镇居民齐聚一堂讨论廷加的华人历史(摄影 王思禹)


基拉·布朗是华人矿工陈观植的第五代后裔。在家族长辈去世之后,基拉继承了很多中国老物件。从印章到算盘,从书信到照片,这些精致的东方物件激起了基拉对家族历史的好奇。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基拉幸运地找到了刻有她中国祖先名字的印章,从而知道了祖先的名讳:陈观植。“知道了我的祖先是谁,叫什么名字, 没有什么比这更令我有成就感了,"基拉兴奋地说道。为了更好地纪念这段家族历史,基拉还特意在收藏品中翻找出陈观植夫妇的结婚戒指。最近基拉刚刚和丈夫结婚,他们就沿用了这对古老的婚戒,他们觉得有着家族传承的印记格外有意义。


华人后裔玛丽·宫·海讲述她祖先的故事(摄影 王思禹)


除了中国物件,从小听到的中国故事也常常会使得华人后裔对于祖先生活过的土地心向往之。玛丽·宫·海在一个充满中国文化和印记的家庭中长大,她的曾祖父海宏(音译)24岁乘船来到澳大利亚。听父辈讲述了许多中国故事后,玛丽对于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年后,她曾先后12次造访中国,每次停留长达6到8周。她表示,“人的出生是没法选择的。但如果我可以选择,我想成为一名中国人,因为我觉得我曾今属于这片土地。”


华人后裔克里斯蒂娜·洛伊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华夏情缘(摄影 王思禹)


守护:中国矿工的历史对廷加很重要


年过七旬伯尼·格雷厄姆和科琳·格雷厄姆已经义务守护廷加小镇的华人遗迹和中国文化长达8年之久。不同于此前提到的华人后裔,他们的身体里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华夏基因。


收集小镇华人历史的伯尼·格雷厄姆(左)和科琳·格雷厄姆(摄影 王思禹)


2010年,曾在悉尼从事视屏拍摄工作的伯尼和科琳开始为廷加小镇义务制作DVD。在梳理小镇历史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这段被淹没在历史时光中的华人奋斗史。在搜集整理资料时,伯尼和科琳痛心于华人在廷加奋斗历史的书面材料的缺失和年轻一代对于这段历史认识的不足,决定为改善这一状况尽自己的绵薄之力。8年来,伯尼和科琳四处奔走。梳理史料、联系后裔、刻录光盘……甚至为了更好的纪念这段历史,他们还年年组织小镇居民庆祝中国的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小镇居民和外地游客欢聚一堂,在大红灯笼下品尝中国美食,观看烟花表演。


对于为什么如此执着守护廷加的华人历史这个问题,伯尼和科琳笑着说:“华人为小镇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廷加历史的一部分,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华人后裔玛丽·舒茨家中陈列着华人祖先留下的各种中国物件(摄影 王思禹)


19世纪的淘金热将中国矿工和中国文化带到了廷加这个澳大利亚内陆小镇。小镇居民将中国矿工视为廷加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多种方式守护着这段历史。(王思禹)

本文二维码:
 
 
确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