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澳洲旅游
 酒店预订
 特价门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论坛
 澳洲同城

假如我不是澳大利亚公民

给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中国的医生没有办法,那我们回澳洲

今年初,在中国黑龙江的一个小城市:双鸭山,早产了一个小男孩,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道羽”。

道羽的父亲是澳洲公民,在国内工作。

儿子的降生,父母虽然满心欢喜,但也忙得不可开交,尤其道羽刚出生,各种检查都要做...

在道羽出生的第三天,一个中年女医生拿着一个简易的耳朵听力测试仪给他做检查,那女医生用非常娴熟的手法在道羽的耳边轻轻地摆弄着,不一会儿她就用很平静地口气告诉道羽父亲说:“先生,你的孩子听力测试没有通过,但是你不用担心,你看今天测试的婴儿,有三分之一是没有通过的。”

做父母的怎么可能不担心,道羽爸爸赶紧问:“道羽会不会是先天性的聋子呢?”

医生倒是没那么担心,回答:“现在下结论还太早,很多婴儿也许要过几天才能长好,才能听到声音。”

就这样带着焦虑等到了道羽出生后的第42天,一家人又去到医院做母子产后检查。

检查结果道羽的听力还是有问题!

还是那个医生很认真地问道羽父亲,“你和你的妻子听力有问题吗?”

道羽父亲患有中耳炎,但那不是先天性的,是小时候被水灌了导致的。妻子的听力完全没问题。

道羽父亲说完,医生马上笃定地说,那或许孩子的听力就是父亲的中耳炎遗传的。

大家当然是觉得这怎么可能,但是孩子的听力就是有问题,这个女医生也给不出什么信息了,没办法,就是没办法了!


(小编与道羽父亲的对话)


可想而知这对父母回家的路上什么心情,孩子就这样听不见吗?怎么办?以后怎么办?

放慢沉重的脚步,道羽父亲给道羽的妈妈吃了颗定心丸。

“尽管儿子出生在中国,但因为我是澳大利亚公民,他也是澳大利亚公民,所以最坏的打算如果儿子真得确诊病情的话,我们就回澳大利亚。”

妻子很焦虑地问到:“管用吗?”

“至少比在中国管用。”


澳大利亚国籍是我们唯一的定海神针

澳大利亚教授Graeme Clark先生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就发明了人工耳蜗,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帮助耳聋患者恢复听力的装置,而且澳大利亚政府还是免费为患者安装的。道羽父亲在想万一小儿子被确诊就是先天性的耳聋患者,那么他也会被澳大利亚政府照顾一辈子的。澳大利亚国籍是我们唯一的定海神针!

于是道羽父母一边有条不紊地带着孩子去到哈尔滨找耳科专家做检查,另一边开始给道羽申请护照了,道羽父亲也和公司老板说了家里的情况,随时做好停止中国工作的准备。

后来比较幸运的是,当爸爸妈妈做好孩子可能听不见的心理准备后,道羽的听力检查通过了,或许是因为早产原因,耳膜还没有长全,导致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暂时没有听力。总之小朋友有了听力,皆大欢喜!


(小编与道羽父亲的对话)


作为旁观者或许觉得这是个小事,但是换位思考,如果真得按照一开始那个医生的意思,小儿子就这样没有听力,也没有办法解决,束手无策!

而且了解到在国内植入人工耳蜗的价格在16-30万不等,孩子一辈子的听力问题还是小事吗?

关乎到孩子一辈子的事,能让一个父亲相对来说不那么慌张不那么绝望的,只是因为他是澳洲公民,最起码还可以回澳洲,给孩子尽量好的条件。

假如他们不是澳大利亚公民,只是普通的中国家庭,面临孩子耳聋和没有解决办法的医生,或者昂贵的人工耳蜗费用,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是什么?这个孩子的未来又能是怎样的呢?


关于留、关于走,总是要纠结来纠结去。

即使做好了决定还是会念念不忘...

留在澳洲的会感叹,当年一起的同学回了国事业风生水起,自己在澳洲还只拿着普通的薪水...

回了国的会念叨,留在澳洲就好了,环境好,生活简单,没有国内这么大压力。

但无论在哪,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最让人难以割舍的就是亲情了。

自己留在澳洲,让全家每一个人都跟着移居澳洲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于很多年纪大的家人也不现实。

拿到了澳洲公民后,面临家人离别的遗憾,真得是每次想起都会鼻酸...


奶奶去世,只有我在澳洲赶不回去

我毕业后选择了留在澳洲,家人一直在国内生活。

准备出门上班的一个早上,手机响了,是父亲的语音电话,澳洲的一大早,国内更是天还没亮吧...

看到这个电话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接起了电话,父亲很低的声音说,奶奶病危了。我一下瘫坐下来,简单了解了情况,不敢多想,赶紧请假,申请回中国的签证,订机票...


这不是外地,这是外国。

当回自己的家都要办签证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离家不是只有距离远...

签证也不是立刻就可以办妥,航班也不是随时都有。这些都搞定了再加上漫长的10个小时的飞行,终于落地,却是奶奶已经离开的消息来接我回家。

奶奶尽力在等心爱的孙女赶回自己的床边了,但是在孙女飞在空中的时候,奶奶挺不住了...

全家人都在陪着奶奶,只有我从澳洲没赶得上看奶奶最后一面...

那种哭不出声的遗憾,堵在心口。生老病死,无可奈何,只是后来无意中吃到鸡蛋羹的时候,会想起这是奶奶最爱给我做的,待晃过神来,已是泪流满面。

随着成长,以后还会有和亲人的生离死别。但就因为在国外,那种遗憾挥之不去...一直伴随着...

假如我不是澳大利亚公民,是不是可以跟奶奶好好告别,至少让自己不会一直活在愧疚中。还有很多同学朋友,家人离世,父母都选择能不告诉就不告诉,等必须说出来的那一天,父母会无奈地说一句“离得远,告诉你又能怎样”。收到这样的消息的我们,除了隔着半个地球的悲伤,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我们能做什么呢?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回国?还是留下?

这个问题永远都会存在着...

无论选择哪个都会放弃很多。

在国外寻寻觅觅,哪里都好,没有哪里更好。

你想要什么?你适合哪里?

本文二维码:
 
 
确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