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澳洲旅游
 酒店预订
 特价门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论坛
 澳洲同城

中国拒收澳洲垃圾,澳洲人应该反思我们如何被大企业耍得团团转

 
[中国新闻]     2018-07-20
澳洲人民一直坚持回收垃圾,希望能做对环境有益的事。但是由于大企业推卸自身应负的责任,大家的努力注定要失败。今年一月,中国宣布不再从澳洲进口受污染的废弃物,这使澳洲本地的相关行业陷入危机,至今仍未恢复。

澳洲人民一直坚持回收垃圾,希望能做对环境有益的事。但是由于大企业推卸自身应负的责任,大家的努力注定要失败。今年一月,中国宣布不再从澳洲进口受污染的废弃物,这使澳洲本地的相关行业陷入危机,至今仍未恢复。

中国拒收澳洲垃圾,澳洲人应该反思我们如何被大企业耍得团团转

但是,公众信任危机的后果才是最严重的。

环保顾问Helen Millicer说:“澳洲人热爱回收,这一直被评为澳洲排名第一的可持续发展活动。每隔一周,我们把黄色垃圾桶推出去,觉得自己也为环保尽了一份力。”

然而,现在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对环保无济于事——至少和之前宣传的不一样。

普通人坚持不懈分类出来的废物,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都被运到了像青岛这样的中国城市,当地的有害垃圾已经堆积成山。

中国拒收澳洲垃圾,澳洲人应该反思我们如何被大企业耍得团团转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大学的Karl Williams博士告诉Fairfax传媒:“如果只是把垃圾收集起来运往中国,那这不能称之为‘回收’,这不过是收垃圾罢了。”

嗯,我们大多数人之前可不知道,原来我们根本没有在回收。

换句话说,澳洲民众致力于要做对环境有益的事——之后却发现自己被耍了。

这将如何影响人们对环保活动的态度?尤其要考虑到一点,民众本就是用深刻的批判眼光来看待政客和政界的。

中国拒收澳洲垃圾,澳洲人应该反思我们如何被大企业耍得团团转

要理解我们如何陷入今天的烂摊子,就得回顾历史。

现代“循环利用”理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战后经济繁荣时期,当时美国的公司开始使用一次性包装。就像Matt Wilkins在《科学美国人》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里描述的一样:“高得多的利润率让生产厂商感到兴奋,因为现在他们不仅出售产品,还出售包装。厂家不需再负责回收、清洗和再次使用包装了。”

这并不是公众发起的创新。恰恰与之相反,企业此种新做法造成的破坏让当时许多普通美国人感到震怒。例如,在1953年,美国Vermont州的奶农非常愤怒,因为垃圾突然开始出现在他们的牧场上,奶农强烈要求法律禁用一次性瓶子。

为了阻止新的环保法律出台,一些和一次性包装产业有关联的公司(包括可口可乐、美国罐头公司、欧文伊利诺伊玻璃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内)成立了一个名为“美丽美国(Keep America Beautiful)”的非营利性组织,这个组织财力雄厚,其目标是要把污染归罪到消费者头上,其宣传污染是消费者的错,不应责怪一次性包装和生产厂家。

当时美国一家罐头厂的高管说:“包装不会把自己乱扔在地上,随地扔垃圾是人的责任。”

“美丽美国”强大而有效的媒体宣传攻势让“垃圾虫(litterbug)”这个词成为流行语,随地乱扔垃圾的人会被冠以“垃圾虫”的称谓。

中国拒收澳洲垃圾,澳洲人应该反思我们如何被大企业耍得团团转

专栏作者Bradford Plumer在美国杂志《琼斯母亲》(Bradford Plumer)中写到:“总结来说,‘美丽美国’组织成功地调转了美国垃圾问题这场辩论的风向。生产监管不再是重点(例如要求瓶罐厂家生产利润明显偏低的可重复利用产品)。‘垃圾虫’反而成了真正的大反派。‘美丽美国’组织支持对乱扔垃圾的人进行罚款,甚至判处监禁,尽管‘乱扔垃圾’只是美国垃圾问题的一个微小部分。”

Wilkins的文章指出,“美丽美国“组织近期参与“我想要回收”运动,也是其别有用心的另一个例证。

他坚称:‘美丽美国’取得的最大成功就是‘把环保责任的核心转移到公众头上,同时还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值得信任的知名环保组织。’

中国拒收澳洲垃圾,澳洲人应该反思我们如何被大企业耍得团团转

在澳大利亚也是一样,事实证明,狡猾的澳洲企业也像“狐狸给母鸡送礼”一样,热衷于赞助这些“环保组织”。

例如麦当劳,其宣称从1989年就开始支持“清洁澳洲日”( Clean Up Australia),而可口可乐和 ‘美丽澳洲’组织(Keep Australia Beautiful)保持着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根据“美丽澳洲”组织自己的研究,2013年维州所有被倾倒的垃圾中,就有三分之一是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产生的。

企业把自身行为产生的社会责任推卸到力量悬殊的消费者身上——这种做法早已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都忽视了这是多么荒谬。

7-11便利店目前和环保杯Simply Cups正在合作,其店面门口的标志这样宣传: “帮助我们减少杯子的使用,数百万个杯子可以免于进入垃圾填埋场。”

想想这句话代表了什么? 一家如此之大的公司催促顾客强迫自己减少垃圾,这就好比一个连环杀人犯要求说:“在我再次杀人之前阻止我!”

如果社会想要停止企业雇佣童工,不会依靠消费者抵制这家公司的产品来达成效果,而是会直接令其改正。

然而,面临着真实存在的环境危机,我们的领导人却仍坚持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市场经济造成的问题。

甚至在中国颁布废品进口禁令之前,澳洲本地的私人回收企业就被被曝光过,其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环保之前。

去年九月,Four Corners节目曾经揭露,澳洲普通民众尽心尽力回收而来的大量玻璃瓶没有被真正循环利用,而只是被堆放一旁或者直接丢弃。2018年二月, Fairfax拍摄的纪录片中,在新州有上千吨可回收垃圾被直接填埋。

以上两件事都有同一个解释:污染比环保更有利可图。

在一个理性的体制下,中国为打击有毒废弃物而开展“国门利剑”行动应该是有力环保的大好新闻。

但是对我们的体制而言,这不是好消息。

这样的扭曲传达出一个讯号,是时候该进行根本反思了。

Wilkins写道:“通过回收塑料来拯救地球就好比钉一根钉子阻止摩天大厦倒塌。首先,好不容易找了个觉得合适的地方钉这根钉子,钉完了还颇有成就感。但是你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而且分散了注意力。你本应注意的是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最先引起了大楼的倾斜?”

大多数人都直观地观察到——我们的经济系统所依赖的年复一年、持续、无计划的增长,和目前地球上最深的裂缝里、最高的山峰上都无处不在的塑料微粒有直接的联系。

因此,环保运动亟需根本性的经济变革来彻底结束污染物的生产,而不是把心系环保的人们限制在这样消费导向驱动、基于市场经济的无效环保模式里,如果不采取这样的做法,公众日益高涨的质疑情绪将归于绝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