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澳洲旅游
 酒店预订
 特价门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论坛
 澳洲同城

痴迷澳洲旧货店

[生活资讯]     2020-02-23
塔斯马尼亚有个谢菲尔德小镇被称为“壁画小镇”,镇上很多画在房屋外墙外的画作,鲜艳夺目,各具风采,成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那天,我和两位朋友走进镇上的一家旧货店,老闆见我们进门,特地挑了张中国三十年代歌曲的老唱片播放起来。我随著那歌曲哼起音调,想不到鬚髮飘白的老闆会说中文,赞我唱得好,还有点得意地介绍他身边的一位女子,说她是我老婆。谁知他是不是在开玩笑?我笑着用英语回道,“sheisveryyoung...

塔斯马尼亚有个谢菲尔德小镇被称为“壁画小镇”,镇上很多画在房屋外墙外的画作,鲜艳夺目,各具风采,成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

痴迷澳洲旧货店

那天,我和两位朋友走进镇上的一家旧货店,老闆见我们进门,特地挑了张中国三十年代歌曲的老唱片播放起来。我随著那歌曲哼起音调,想不到鬚髮飘白的老闆会说中文,赞我唱得好,还有点得意地介绍他身边的一位女子,说她是我老婆。谁知他是不是在开玩笑?我笑着用英语回道,“she is very young, you look old, so you very happy!”

兜了一圈,我挑了一隻精致的车料玻璃铃铛,为他对我们的套近乎表示捧场。那家店门口放著一台旧钢琴,上面贴的一条英语纸条意思是可以随意弹奏,我坐下来乱弹了一曲《多年以前》,也算与旧货店的怀旧氛围应景吧。


澳洲的旧货店之多出乎我的意料。在墨尔本居住期间,逛旧货店成为我消磨时光的愉快选择,十天半月就去淘宝,沉迷其中,这也是吸收当地文化历史气息的一条捷径。

女儿说过一件往事,十多年前她在悉尼读书时,一次在跳蚤市场买了台二手收录机,才付了4澳元。摊主大叔是来自阿拉伯一带的移民,说这台机子是他儿子用的,一切功能都好,只是电池盖子掉了。回到学校宿舍,女儿迫不及待地放入一盘磁带,揿下了play键。随著音乐的响起,心才放下了。在澳洲的日子裡,她学会了信任别人,也习惯了被他人信任。

Camberwell是墨尔本人气最旺的周日旧货市场,不过,我去的次数较多的是市中心的旧货店。和露天、假日期间开放的二手集市不同,室内旧货市场及旧货店的经营者是固定的,一般每天营业。

墨尔本作为南半球潮流前线,藏了超多的复古货物可挖掘。Fitzroy区街市随便走走就能看到各种类型的旧货店。十几年前,几位收藏家在Collingwood区一家废弃的俱乐部裡开放了一些摊位,售卖他们收藏的各种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一开始只是想卖著玩玩,没想到出乎意料地受欢迎,慢慢成了居民最喜欢逛的地方。后来,这家名为“失物招领”(Lose and found market)的旧货市场搬到了Brunswick Street一个占地900平方米的大仓库裡。当我从路边不起眼的门面直接上楼后,顿时发现二楼别有洞天,偌大的商场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货,令人目不暇接,我如同“老鼠掉在米缸裡”那般欣喜。那裡可以看到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书籍、唱片、CD、盒式磁带,雕塑、摆件、瓷像、玩具······那裡的服饰随便搭配上身,仿佛穿越了一个世纪。每件物品上栓个小标籤,注明价位、品名、年代等资讯。价格比露天市场贵些。我买过一套12张的茶杯垫,它们土黄色布质,绣了花,看著它好像在看一页页翻过去的日子,岁月的流逝历历在目。还买过一本黑白摄影书,内容为澳洲芭蕾舞团演员的种种矫健舞姿。当代社会变化剧烈迅速,甚至让人来不及思考和回味,也许这是很多人热衷于怀旧而爱上收藏的缘由吧?

南亚拉地区Chapel Street上的OLD WARES BAZAAR 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去处。裡头的旧物真个叫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比如小方块如幻灯片般的柯达正片、老式打字机、富有创意的猫咪图案高跟鞋······黑胶唱片根据年代不同价格在十刀到二十多刀不等。老旧的《花花公子》杂志22元一本,价格不菲。中国风的佛雕,民国期间的盆碗,以及“文革时期”的纪念物也有发现。比如有解放军战士用过的军用水壶。珠宝饰品、手錶、小摆件等放在一排排玻璃橱内,看中了可以到前台去找人来打开橱门锁。逛旧货店要留出充足的时间,那裡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吸引你的注意,迷失在这个小世界裡,不知不觉中时间飞度,仿佛天上一日地上百年。

旧货店裡的镜框画大多为印刷品,原创画少且价贵。但那些画的框架往往很有特点,形状和用料各异。上回,我对一件金属框架式女神浮雕产生了好感,大约七八十公分长,标价66元,犹豫好一阵,还是离开了。下次再去,说不定抵抗不住女神诱惑,那就请她到家。小镇旧货店价格要比大城市便宜。在塔州ROSS小镇,我购进一幅30公分左右的椭圆框原创风景画,仅6刀。

面对著繁杂多样的旧物,让你生出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感觉。和中国的古玩店不一样,澳洲旧货店集中的多是家庭用品,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生活用品。抚摩、掂量著那些旧物、玩艺,想像著它们曾经的主人,主人的经历,感觉到嗅出了当年的气息、家室的气味。真正的古玩较少,然而懂行的人一定能淘到心仪的东西。我家附近有一个旧货仓库,从外面看上去平淡无奇,一旦走进去,千万要看好自己的钱包了。这家店裡有一座一尺来高的毛泽东全身瓷像,开价199刀,合人民币近千元。不知它如何跨越万裡而来?中国文革期间这种瓷像几乎家家户户有。还有一座毛主席半身瓷像,标价也是199,过几个月我再去的时候不看见了,大概已被人收入囊中。

上海80年代前,旧货店也多,比如出名的淮海中路上的 “淮国旧”。我家附近陝西南路复兴中路口有家寄售商店,父亲文革时期多次出入其间,购得一些红木傢俱。其后改革开放年代,红木傢俱价格一路飙升。上中学时,我从父亲手里接过邮票册,包含上世纪50年代的老邮票。

澳洲的旧货店有一类是慈善组织办的,即op店,店员是义工。一些教堂有自己的商店,所售物品来自社区信徒捐赠。我家附近就有这么一家,店内商品包括书籍、衣物、碗盆、画框等类别,价格低廉。如旧书一册1元,或2元,最多3元。我写字台上竖著的一幅瓷盆画就来自那裡,只花了5刀。画面上一个中年男子坐在森林中被砍倒的树木上歇息,一名长裙妇女抱著幼孩看著男子,反映出澳洲早期移民开垦森林,创建家园的历史背景。店员大妈问你认得出吗?它的原作在州立美术馆,是三联画,这是其中的一幅。之后我去州立美术馆,在那幅名为《开垦者》的巨画前伫立良久。

澳洲人民真是喜新不厌旧。我们总嫌家里东西太多,常抛弃物品,殊不知有些看不上眼的东西搁在旧货店便是收藏品,搞不好就成值钱的宝贝了。时光真是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啊。

痴迷澳洲旧货店

图片来源:Piqsel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