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澳洲旅游
 酒店预订
 特价门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论坛
 澳洲同城

澳洲医生中国体检:我就象一头屠宰场流水线上的牛

一名叫理查德的澳洲家庭医生,在中国经历6次体检,然后他抛下这样的话:这里不像是一家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一家高效的工厂。而我就像一头屠宰场里的牛,穿行在流水线上。

在这位澳洲医生的眼中,中国式体检有哪些坑爹的乱象?

01、体检也有“套餐",成为医院的一门生意

在体检最开始时,没有医生或护士向理查德询问健康问题,做风险评估,然后再决定他需要做哪些检查。查理德直言,医院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能力根据客户的健康需求推荐体检项目,而事实上,他们都是销售人员。查理德这样形容中国医院的生意:

“我站在咨询台前,面对一张两米长的价目表,第一栏中从上到下写着“药业、居住证、招工体检、考研升学、家政”等类别,价格在100-300元。由第二栏开始,体检套餐被分为由字母A-J开头的十个类别。价格从A类的355元,一直到J类的2650元,其中并无性别、年龄段等区分提示。”

02、咨询人员“不专业“,目的只为体检成交

查理德注意到在自选项目里有个“HCV(丙型肝炎病毒)”,于是向咨询台的工作人员问道:“这是什么检查?”对方说不知道。他又问幽门螺杆菌是什么检查。“是胃里的一种东西。”对方看查理德还想再问,又加了一句:“你要做了检查,医生会告诉你的。”查理德就这样悻悻然被打发了。

03、医生故意误导体检者做无谓检查

查理德表示之前还在路边获得了一张“28元享受原价350元体检”的广告单,到医院检查,大夫说他的前列腺问题“挺严重”,让他又做了进一步检查并开了多种药物共20盒,直接刷爆了他的银行卡。而随后查理德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做复查,却被告知他的“前列腺增生”只是一种不必太过理会的老年人常见病。

04、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一箩筐”体检

理查德也、发觉自己做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

一些在澳洲需要花费大价钱才能做的检查,在中国的一些体检机构,几百块钱人民币就可以全部做好,比如癌症酶检查,幽门螺杆菌呼吸检测,中医的体质分析,腹部、颈动脉、心脏、前列腺、子宫等所有重要器官的超声波检查,CT扫描全身和X射线照片,还有更高级的经颅多普勒检查。在中国的体检机构,他们的营业理念是把昂贵的高级检测廉价化,并薄利多销。

“其中最奇怪的,一个是全身热扫描(Full Body Thermal Scan),以前我从未在澳洲的医院见过。”理查德回忆说。“还有一个叫‘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分析仪(Quantum FAFA Bio-Energy Screening Tracing System)’,坐在一个机器面前,手掌放在机器上,操作人员按下按钮,不到1分钟就结束了。”

“像颈部的超声波,60岁以上或是有心脏问题时才需要做。”理查德说,“还有我做的经颅多普勒(TCD),为什么要给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做TCD?那是为筛选中风病人而做的检查。这种检查的泛滥是在浪费公共卫生的投入。”

另外,对于健康的年轻人,CT是有害的,一个年轻人如果每年都做一次CT,把自己暴露在辐射中,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05、检查报告不严谨

根据这个检测,体检中心给了查理德一份长达4页的中英文报告,涵盖其身体中各种重金属水平,比如汞含量的高低等,理查德调侃说,“这是一份让人印象深刻的,巨长的报告”。但这份检测从他的专业知识来看是非常不严谨的——要检测身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应该做血液检查或头发检查。

在理查德的体检套餐里,还有一项肿瘤标记物的血液检查。

“我知道很多中国人都非常喜欢并在意这项检查,但针对健康人的癌症标记物检查是非常不准确的。”

其实澳洲医生协会认为,肿瘤标记物主要是用于已经患有癌症的病人,评估他们对治疗的反应,或是用于检测癌症病人是否有复发的迹象。而中国人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们看到表示正常的检查结果,或者异常的检查结果时,错误地安心或者被错误地惊吓,其实这项检查对健康的人是非常不准确的。

点评

一:更合理还是无脑拖延?   

这位医生最后对于中澳两国的医疗系统进行了分析:

中国

中国人对于体检的热情,时常令理查德这样的外国医生感到惊讶。在中国,体检就像流水线一样,分门别类地进入各种B超室、CT室,也就是说,体检大多是由仪器来完成的。中国人没有真正的家庭医生,而中国的医生被训练来治疗疾病,而不是帮助人们如何预防疾病。

澳洲

澳洲人也会有年度体检,但他们没有像中国那样的一个巨大体检套餐。澳洲人先去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聊一聊,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检查项目,通常是一些胆固醇、血压、血糖的检查,没有人每年必须要做心电图(Electro Cardio Gram)、CT、超声波。

在澳洲,体检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并要求提供体检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病史、用药史等。随后,体检中心会给体检者一份详细的回执,包括为其量身定制的体检项目、精确到每一个体检项目时间的体检时间表,以及饮食、穿着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

体检结束后,医生不仅会告诉体检者身体存在哪些问题,还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日后应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等。

理查德认为,中澳两国的体检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国的体检文化中,做一项项的测试要比和医生交流重要得多!

澳洲医生吐槽中国医疗检查好像是流水线作业的工厂,那么澳洲的医疗是否更加优化呢?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来自于澳洲学医的王小美分享:

我是学医的,大学期间去墨尔本最大的医院交换,第一天跟神经科一个consultant出门诊,遇上一个老太太,临床症状和查体都符合多发性硬化,已经出现了一侧肢体的瘫痪,consultant对她说,得做个核磁,估计得约到两个月以后。

老太太听了很高兴说,好快,两个月就能做上核磁了!然后对大夫千恩万谢的,我在一旁都看傻眼了……

在这个帖子下面另一位网友这样回复:

能够预约到已经不错了,至少也有一个已知的时间。五年前我就去医院做了检查,良性肿瘤,然后医生就让我回家等电话,至今我都没能有幸接到医院的电话。

回国暑假2个月,今天挂号,明天入院,后天手术,一周内出院,两周内痊愈,还剩一个月可以度过愉快的暑假 :)

以上两个例子并不是唯一的,还有很多网友留下了自己的经历:

去年(记住,是去年)突发性嘴歪眼斜,去看急诊,查了一个小时,开了一盒药,告知“再不行,一星期后约家庭医生”。一星期后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说需要约神经外科,具体多长时间,等信。

我查百度说这是急病,需要赶快治疗。我也急啊,自费做了三次针灸治疗,好了。然后把信这回事给忘了。

重点来了。

上个月,信来了,让我去检查。收到信时我只想“呵呵呵……”估计要是当初等信的话,我就真面瘫了。再也不相信资本主义的医院了。

所以问题来了,中国流水线作业,至少保证了效率和及时性,而澳洲呢?

二:澳洲医疗体系科普   

澳洲的医疗机构非常多,不像国内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就是指医院。

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没有门诊部,通常普通人要去看病,首先要去找GP(general practitioner),类似于社区医生。

他们都是全科大夫,基本上小病小灾的都能解决。倘若遇到大些的毛病不能解决,他们会把病人refer到叫做specialist的地方去。

这些人也都是开诊所,是专科大夫。他们都在不同的医院工作,可能两个三个。如果需要住院,他们会帮病人联系好去哪家医院,病人可以选择去私立还是公立。倘若碰到急症,来不及找GP,就可以直接去医院的急诊。

急诊通常都人满为患,像急性拉肚子啥的,要等四五个小时,是非常common的事情(除非是那种非常急症)

收费的问题

澳洲的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

公立医院?几乎可以说就是免费,或者有一些很少的门槛费。

公立医院的基本资金来源就是国家投资。每年国家GDP的8.8%(2006)是用于医疗的,基本就是这些免费医疗了。所有的GP、GP refer的specialist、实验检查、optometrists(验光的,负责小毛病的大夫,住院手术啥的不管),或者受政府支持的某些项目(例如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tems)都是免费的。说是免费,其实是买了国家的公立医疗保险。

每年,国家都会从你的纳税里面扣除一部分的资金,强制性为你购买这种医疗保险,叫做medicare。所有的澳洲人或者永久居民都有这张卡,每次看病都要出示这张卡,以便医疗机构可以向国家claim这部分钱回来。办理了工作签证的护士,由于没有medicare,看病都要自己掏钱,但是税收却还是那么多,相当于没享受到医疗保险却白白交了钱,所以在每年返税的时候,多交的那部分钱还能要回来。

不免费的部分包括了牙医(除了少部分的公立牙医),医疗器械(眼镜,助听器,拐杖之类),救护车,家庭护理,各种allied health,和整容手术。

不免费的部分每次花费都非常大。比如说救护车,叫一次可能要600澳币,非常贵,所以很多人除了medicare,还购买了自己的私立医疗保险,这些私立的保险公司可以帮你cover这些费用

公立医院给病人住院、手术,可以向国家claim回来。但是私立医院就不一样了,自负盈亏,所以没地方claim,只能向病人收费。

收的费用也非常贵。由于公立医院普遍条件一般,而且免费要等候很长时间才住的上院,所以有人会愿意去私立医院。当然,他们都有自己的私立医疗保险,可以cover私立医院的费用。

私立医院的收入几乎都是从私立保险公司来的。公立医院住的人很多都是拿国家低保的,失业的,孤寡老人什么的。

私立保险公司的保险项目非常繁多,各种组合,适合不同需要的人。感兴趣的可以上各种官方网站查询。在澳洲有正常工作的人,绝大多数都有私立保险。

澳洲大力发展GP,很多的GP诊所,争取把病人解决到社区状态,其实是一种省钱的方式。所有的GP没有公私之分,一律免费。

结语

医疗模式不同导致中国澳洲两国的医疗形势有着极大的区别,不能说谁更优秀,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

当然了,习惯于效率的我们还是更加喜欢中国的高效治疗方式。


本文二维码:
 
 
确认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