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澳洲旅游
 酒店预订
 特价门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论坛
 澳洲同城

华人新移民稍不留神可能就要失去孩子的抚养权

国外对儿童权益方面的法律十分完善,对刚移民的父母来说,应该要多多学习和了解有关知识,不然后果会相当严重。最近有位华人新移民妈妈将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图书馆的阅读区,自己却跑到附近的超市购物,差点惹了个大麻烦。

1、留下孩子去买菜

去年11月,由于丈夫到国外工作,一位姓李的妈妈和她9岁的孩子从中国一起出来陪伴丈夫。

因为刚来不久,母子两的英语都不太会说,并且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位于家附近的公立图书馆就成了母子两最爱去的地方。这里设施完善,环境安静,李妈妈经常陪儿子一起看书。有一次,母子两看书看到了中午,李妈妈看到图书馆里面有不少华人家长带着孩子看书,她觉得很安全,就留下儿子独自一人在阅读区,而她去附近超市买菜。然而半小时后,当李妈妈回到图书馆,却看到有多名警员将儿子包围,而可怜无助弱小的儿子已经是满脸泪痕,不知所措。

“我当时吓坏了,以为孩子出了什么事。想开口问,但是英文又不好,也没办法沟通。”在李妈妈着急的时候,旁边有人帮助翻译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当图书馆管理员发现一个人看书的小朋友时,就向前询问。孩子不懂英语就被吓哭了,随后管理员就报了警。在被警察询问后,警察表示儿童福利局在事后还会去家里家访,如果再次发现夫妻两对孩子疏忽管理,可能会失去孩子的监护权。

2、言语辱骂体罚孩子也不行

在澳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也非常大。

作为中国移民最青睐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在1991年就宣布成立了国家儿童保护委员会,其职能就是防止对儿童的虐待和忽视。这个机构对澳洲儿童开启了三重防护措施:广泛预防、特殊照顾和防止再犯。

澳大利亚在少年司法制度方面全面贯彻儿童利益最大化、家庭社区参与、司法分流、非监禁刑等理念,形成了令世界各国瞩目的独特模式。

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其制定的与少年司法有关的法律有《儿童法院法》、《青少年罪犯法》、《儿童(刑事诉讼)法》、《证据(儿童)法》、《儿童(社区服务令)法》和《儿童(感化中心)法》等,内容缜密、体系完备,构成了详尽而科学的少年司法制度框架。

澳大利亚对于儿童保护非常敏感,法律规定,在怀疑有可能是虐待孩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报案。就连对孩子大吼大叫也不行。邻居听到会怀疑你在虐待孩子,警察马上就来了。一旦被举报,家长只能按照法庭与儿童福利保护局要求一步步走完整个程序,期间涉案家长还可能需要参加三个月的家长培训课程。而最终由法官判决是否将孩子送回给家长照顾。

在新西兰,有一个姓丁的华裔家庭有三个孩子,大儿子13岁。丁爸爸因为孩子顽皮打了孩子几下,手上有点淤青。结果儿子向学校反映,自己被父亲家暴了,第二天社区和警察就来了,带走了另外两个小孩,其中最小的只有3个月大。

丁爸爸向论坛求助:

过了两天才将两个小儿子送回家,但是需要住在朋友家里,父母不能单独跟孩子们在一起。

3、中澳观念大不同

所谓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吼叫、打骂、体罚,甚至于冷暴力等等。在澳洲,对于未成年人家庭暴力,警方与学校都相当重视。

大部分华人家长或许认为自己管教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平时打骂也是正常,警方不应该插手。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澳洲对于此类事件是明令禁止的。一旦类似事件发生,尤其是打骂孩子后留有伤痕或瘀青的,一旦学校老师发现,第一处理方式往往是通知澳洲民政部的儿童保护部门以及警方。

有时候,即使是胎记,都有可能会被老师问长问短,因为洋人小孩很少有胎记,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胎记这个东西。所以,有效地与学校和社区保持沟通,出现问题时,及时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和咨询,是非常重要的。

4、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办

通常而言,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事件,如果由校方发现并且联系警方,除非孩子受伤是由于意外事件,施暴人想要否认家庭暴力的存在是相当困难的。所有关于所谓“文化差异”和“管教孩子”的理由都不能作为辩驳的理由。

警方与儿童保护部门在接受报案处理后,会到学校及未成年人家中询问,并且很可能会在当天向施暴人出具安全通知 (Safety Notice),禁止施暴人再对受害人实施暴力,并限制施暴人与受害人之间的距离(通常为5米),及施暴人与受害人住所之间的距离。

案件一般在警局就近的初级法院开庭,法官会根据警方的申请及当时情况和证人笔录判决家庭暴力禁制令是否批准,而被申请人则可以选择接受或反对该禁制令申请。一旦警方介入并且成为公诉,并且确认的确存在家庭暴力情况的话,那么施父母一定要端正态度,承认错误,并且尽早联系律师介入处理案件。

所以,初来乍到的新移民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了。生气了打孩子,成绩不好打孩子都是不行的,甚至把孩子丢在一个地方也不行!应当多了解本地的法律和文化,毕竟是在别的国家生活,就要遵守本国的法律。


本文二维码:
 
 
确认回复